地址:http://nteswjq.blog.163.com/
I shot 70 today! (2006-11-20 )
I shot 70 today with 1 double,3 bogies, 4 birdies and an eagle. It's the best score I have ever got.
Life is just like golf, you can have some good shots and bad shots, but no matter whatever you get, you can always enjoy it.
理解:高尔夫有时候打的好,有时候打的坏,生活是如此,股市亦是如此,即使什么没有得到,你总是可以享受其中。
什么人适合做股票投资(2010-02-04)
(段学长好~我是浙大电机系毕业的,现在在读工程科的PhD。课余我看了一些价值投资方面的书,Graham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和《Security Analysis》之类的,也看了巴菲特的传记《Snow Ball》,对价值投资的兴趣越来越浓,很想以此为终身事业,您觉得直接投身到投资领域好吗?还是应该先有自己经营企业的经验才能真正理解企业?)
老实讲,我不知道什么人适合做投资。但我知道统计上大概80-90%进入股市的人都是赔钱的。如果算上利息的话,赔钱的比例还要高些。许多人很想做投资的原因可能是认为投资的钱比较好赚,或来的比较快。作为既有经营企业又有投资经验的人来讲,我个人认为经营企业还是要比投资容易些。虽然这两者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但经营企业总是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犯错的机会小,而投资却总是需要面临很多新的东西和不确定性,而且投资人会非常容易变成投机者,从而去冒不该冒的风险,而投机者要转化为真正的投资者则可能要长得多的时间。
投资和投机其实是很不同的游戏,但看起来又非常像。就像在澳门,开赌场的就是投资者,而赌客就是投机者一样。赌场之所以总有源源不断的客源的原因,是因为总有赌客能赢钱,而赢钱的总是比较大声些。作为娱乐,赌点小钱无可非议,但赌身家就不对了。可我真是能见到好多在股场上赌身家的人啊什么人适合做股票投资?
以我个人的观点,其实什么人都可以做投资,只要你明白自己买的是什么,价值在哪里。投机需要的技巧可能要高很多,这是我不太懂的领域,也不打算学了,有空还是多陪陪家人或打几场高尔夫吧。
作为刚毕业的学生,马上投入投资领域也没啥不可,但对企业的理解自然会弱些。但只要你热爱你干的事情,又知道自己的弱点,慢慢学习总是会明白的。
即使是号称很有企业经验的本人也是在经受很多挫折之后才觉得自己对投资的理解比较好了。我问过巴菲特在投资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告诉我说:不做空,不借钱,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东西。这些年,我在投资里亏掉的美金数以亿计,每一笔都是违背老巴教导的情况下亏的,而赚到的大钱也都是在自己真正懂的地方赚的。作为刚出道的学生,书上的东西可能知道的很多,但融到骨子里还需要吃很多亏后才行。所以,如果你马上投入投资行业,最重要的是要保守啊,别因为一个错误就再也爬不起来了。这里唯一我可以保证的是,你肯定会犯错误的。
无论如何,投资是个非常有趣的工作,如果你真准备好了,那就来吧。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投资中什么最重要 (2010-02-07 )
我个人的理解是缺什么什么重要。投资最重要的是投在你真正懂的东西上。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投在你真正认为会赚钱的地方(公司)。我对所谓赚钱的定义是:回报比长期无风险债券高。一个人是否了解一个公司能否赚钱,和他的学历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虽然学历高的人一般学习的能力会强些,但学校并不教如何投资,因为真正懂投资的都很难在学校任教,不然投资大师就该是些教授了。不过在学校里可以学到很多最基本的东西,比如如何做财务分析等等,这些对了解投资目标会很有帮助。
无论学历高低,一个人总会懂些什么,而你懂的东西可能有一天会让你发现机会。我自己抓住的机会也好像和学历没什么必然的联系。
比如我们能在网易上赚到100多倍是因为我在做小霸王时就有了很多对游戏的理解,这种理解学校是不会教的,书上也没有,财报里也看不出来。我也曾试图告诉别人我的理解,结果发现好难。又比如我当时敢重手买GE,是因为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跟踪GE的企业文化很多年,
我从心底认为GE是家伟大的公司。
我说的“任何人都可以从事投资”的意思是我认为并没有一个“只有‘某种人’才可以投资”的定义。
但适合投资的人的比例应该是很小的。可能是因为投资的原则太简单,而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难的吧。
顺便说一句什么是“简单”的“投资”原则:当你在买一只股票时,你就是在买这家公司!简单吗?难吗?
投资指数(2010-02-08 )
-
投资没什么规模限制,钱多多做些,钱少少做些,投资的原则是一样的。专门做“投资”是一件挺痛苦的事,因为你必须要有年度目标,然后你就不得不看市场的眼色去投机了。如果你真是刚刚入门的话,还是不要考虑专门投资的好。先拿些不会要命的闲钱去感觉一下,3年5年或10年8年后你自然会有结论的。
-
我个人认为应该多了解公司。当然其他的东西对公司短期盈利有影响,但如果你从5年10年的角度看,你会发现宏观的东西对公司的影响要比想象的小得多。
3.好像巴菲特早就讲过,对大多数投资人而言,在指数便宜的时候投资指数是最好的办法。我同意。
Yahoo (2010-02-08)
昨天好像看到有人问这个,不知怎么搞的不见了,不好意思。
今天正好看超级杯,顺便写几句。
我已经买了不少Yahoo了,如果价位在这附近或更低,我应该还会再买些,就看其他资源调配的情况。
我觉得Yahoo便宜的理由非常简单:
1).现有资产情况(美金):
现在Yahoo的市值是215亿左右,现金45亿左右,Yahoo日本和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公司属于Yahoo的部分大概有100亿左右。所以按市值算,现在买yahoo实际上只要花70亿左右。这里的不确定因素是yahoo日本和阿里巴巴上市部分的市值是有可能变化的。
2).70亿市值(价格)的yahoo值(价值)多少钱?
现在yahoo的盈利能力不强,但也有5-7亿/年,现金流还要多些。和微软的合作如果开始的话,还可以每年节省5-6亿/年(10年以后不知道,但也不重要),这样的话,yahoo一年的盈利应该在10亿以上。这里的问题是,yahoo的盈利能力能持续吗?和微软的合作会被批吗?我个人的观点是:现在的CEO在管理和战略上比以前强,而且没有包袱,容易平常心去做正确的事。处在一个上升的市场里,yahoo现在的策略,我感觉他们的盈利能力没道理下降。至于和微软的合作,我想不出任何欧美政府会反对的理由。
综上所述,yahoo这个价(格)就不贵呀。我看美国很多机构投资者买yahoo的理由也差不多就上面这些。
对了,忘了说淘宝和支付宝。我说不清淘宝和支付宝值多少钱,但好像没那么重要,因为无论值多少都是白给的。不过也不是那么不重要,因为这是我买yahoo的最大理由。
我个人认为淘宝加支付宝可能值500亿。在未来5-10年里市场大概会反映出来的。呵呵,市场的反映永远都是不知道的,也许只要5-10天啊,如果他们明天上市的话。
500亿的猜想 (2010-02-09)
( 不过淘宝加支付宝的那个500亿是咋估计的呢?ebay也只卖300亿呢。)
我这500亿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纯粹拍脑袋的。我只是觉得若干年后淘宝的盈利能力超过现在的ebay是非常有可能的。ebay早期是个非常不错的公司,但由于上市公司的压力,他们犯了一些很奇怪的错误,被amazon抢了不少生意。我对淘宝的担心主要是如果他们太强势的情况下会不会作恶的问题。现在淘宝的成长非常好,但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好像还不够认真。虽然“国情”是个不错的借口,但如果找不到长期有效的办法去限制和杜绝的话,淘宝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这对在淘宝上认真做生意的大多数商家来讲会有很大伤害,同时也会摧毁淘宝的reputation。不过,以我对马云的认识,我觉得他绝对不是个短视的人,一定会找到办法解决的(或许他们已经找到办法,现在正在实施中?)。另外,我不认为淘宝会马上上市,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会让他们这么做。但如果现在他们上市的话,市场也许不会给到500亿这么多,如果让我猜的话,我会猜150亿以内。但如果淘宝的盈利模式清晰以后再上市的话,可能结果会完全不同。呵呵,太多如果了。我猜若干年后阿里巴巴集团或腾讯会是中国最早到500亿,甚至1000亿美金市值的民营上市公司。
关于GA和网游
我比较喜欢玩游戏,很早就属于每天上网超过135分钟的中毒“青年”了,我总觉得中网瘾的毒好过中某些网瘾砖家们中的毒。其实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玩很多游戏,从麻将到各种球到炒股等等,网游只不过是其中一种而已。如果没有各种游戏,这日子还怎么过?由于喜欢游戏,所以对网游公司也比较熟,同时还靠投资在网游公司上赚了些钱。除了大家知道的网易外,其实我也有(或有过)完美世界,畅游和GA的股票。GA是我目前获利最少的网游股。我认为GA目前这个价不贵,下行空间很小。GA每股有3块多钱现金,每年有50cents以上的获利,虽然老征途目前很难成长,甚至有可能有些萎缩,但从长期而言,由于史玉柱非常专心在游戏上,巨人早晚会推出些不错的游戏。绿色征途就还可以啊,有钱没钱都能玩,有点梦幻西游的感觉,我在里面玩得也挺开心的。巨人其他的游戏我还不太了解。我对巨人的担心主要是怕他们太把“华尔街”当回事,从而为了追求短期盈利而忽略了玩家的真实需求。实际上,史玉柱并没有追求短期盈利的压力和需求,通过他自己的慢慢“反省”,他会找到办法的,毕竟他经营企业多年,对企业的理解非常好。我认为GA回到IPO价钱是早晚的事,但再往上就可能要点运气了。
关于指数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认真研究过指数,毕竟我这些年投资的表现比指数要好很多啊。
丰田汽车怎么了(2010-02-09 )
丰田汽车最近的大规模召回,可能会对丰田品牌造成长期致命的伤害。如果不召回呢?那将彻底摧毁丰田。那丰田该咋办?没办法,因为错在前面。不知道到现在为止丰田的同学们找到原因没有?我猜的理由忒简单,就是跑得太快了。经过很多很多年的努力,优秀的丰田在销量上终于成为了世界第一。在成为世界第一的过程当中,丰田经历了一轮又一轮不停且快速的扩张。谁开得太快都危险,丰田也不例外。也不例外的同学还有:花旗,雷曼兄弟,AIG,蒙牛......我这键盘怎么没有顿号呢?一路逗号打的好难受。本来就没学过怎么用标点符号, 好不容易有个会用的还找不到。例子不多举了,以后大家开车慢点,一定要打安全带哦。
公益和慈善 (2010-02-12)
( 请教段总,心平基金伍松等多家公益基金联署致函,质疑财税部门免税新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估计对国内慈善事业的发展影响有多大?您在国内慈善事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谢谢。 )
我们只是心平基金的发起人而已,伍松他们才是真正在一线的决策者。所以他们才会真正体会到困难在哪里。
我个人的理解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公益和慈善的最大困难就是很难找到合适的管理人才,哪国都一样。
心平基金运气好,能有伍松他们的加入,作为发起人,我们很放心。能放心不是件容易的事。
财税部门免税新规我还没细看,不过这么多人觉得有问题那可能真的有点问题。我看到说对管理人员的收入上限还有些限制,那以后人才就更难找了。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人们近些年来开始越来越多地关心并参与公益和慈善。但是在整体上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无论是捐款者还是管理者还是收益者还都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即使是政府部门在这方面也很没有经验,很多规定都可能要很长时间去调整到位。
举个例子:现在基金会的要求是每年花8%。很久以前我问过8%是怎么来的,得到答案是:当时制定规定的人们什么意见的都有,从5%到20%甚至更多的都有,而大家都没有经验,最后就毛咕咕定了个8%。我不认为这个规定的制定过程有任何问题,换我也可能会得到同样的结论。但是,发现问题以后希望能尽快改过来,而这方面我们可能很不足,尤其是非急迫的事情。从管理的角度而言,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直到事情急迫为止。同时希望监管部门在制定各种规定时多参照发达国家已有的规定。就是敌人的好东西我们也应该学啊,更何况他们还是我们的竞合伙伴。
希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仁们不要因为暂时(但可能不是短时)的问题而灰心。从开始干这件事时我们就应该预见到有很多这样那样的困难,不是吗?
我不反对用联署的办法去提意见,这至少是个反映问题的办法。但希望有关监管部门能有更简洁的意见反馈渠道。总觉得联署这种方式不太河蟹,不到万不得已别用啊。
我们自己这些年来在这个领域也碰到过不少郁闷和堵心的事,以后有空可以举些例子给大家。但是,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然会遇到的。我们遇到的越多,我们的后代遇到的就会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