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是禅宗祖庭
而禅宗的修行核心讲的是直指人心
也就是说
不靠文字经典的繁琐修辞
不靠形式化的宗教仪轨
而是直接去关注内心的真实本性
也就是所谓的这个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禅宗认为

不是外在膜拜的神
而是你内在本性中的那一份
清净觉悟无染无我之心
真正的修行
就是时时刻刻清扫心地的尘埃
把心性修到如镜如水的境界
所以说如果一个人真的信禅宗
他一定会对自己的心极度敏感
他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
哪怕是心里生起一点点的贪恋、虚荣、嫉妒、怨恨
他都会像钟表匠那样自我觉察
一旦发现偏差
马上就要调回来
这就是禅宗的修心

而我们现在再说回来这个释永信
不是说他没读过经典不懂规矩
而是他已经不修心了
他的本性不是迷了
是被主动放弃了
咱们说过释永信小时候出家的时候
很可能是一开始真的信佛
因为那个时候的少林寺破败、凋敝、吃力不讨好
能留下来的
多少都有一点对佛法的敬畏
他在释行正的坐下学习
从这个做杂役扫地念经开始
应该也经历过向内修的阶段
可问题是
随着这个权利资源名望一点点的向他靠拢
他就开始变了
禅宗讲放下
而现实中
他是在不断地拿起
拿起寺产,拿起行政权,拿起媒体话筒
拿起佛商大亨的名号
拿的越多
心性就被蒙住的越厚
就像是一面镜子
本来清清明明
但是你每天往上面贴钞票
盖公章,撒红酒,印授权
最后,这镜子就照不见自己了,是吧
嘴里虽然还在念经
但是心里念得是什么
就不好说了

禅宗的经典里说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对于释用信而言
各种相他自然见得很多
金相、权相、名相,可是他已经不想见如来了
因为如果见了如来
就得放下这些
我猜他不怕失去佛法
反而是他应该非常害怕
佛法照出出他真实的心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
现在的佛教信徒的心态
也是有问题的
现在很多人信佛
其实根本不是为了修行
他们求佛
不是求顿悟
而是求财运,求姻缘,求高考上岸
求买房顺利,求生意兴隆
香火旺盛,功德箱鼓胀
不是佛光普照
而是人欲横流
那心里拜的已经不是佛了
而是万能的天使投资人

真正的修行是向内看
而现在的信仰是外包型的
你帮我修行,我出点儿钱
咱们合作双赢
你想外包觉悟
他就外包佛祖
你想快速成功
他就快速开光
像这样的供需关系一旦稳定下来
哪怕是这个释永信倒了
后面还有千千万万个释永信
说不定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真正撑起这佛商帝国的
从来都不是某个和尚的营销能力
而是人们对于好运的渴望
对未知的恐惧
对现实的无力
是千千万万颗愿望焦灼又懒得修行的人心
所以说人的贪婪、无知以及懒惰
才是宗教商业帝国真正的蓝海